中醫藥是我國的瑰寶,穿越歷史長河,一步一步走到今天,即便如此它的存在依舊飽受爭議,直到今年新冠疫情的爆發,中醫藥才迎來了歷史的轉折點。但爭議依然存在,中西醫“派別之爭”并未因此改善。
為此,作為一個有五十多年中醫藥經驗的資深老醫生是怎么看待的呢?讓我們一起走進王書田醫生的中醫人生,感受他對中醫藥深沉的愛和對中西醫“派別”之爭的感悟。
?
中醫藥的唯一的敵人是疾病
王醫生出身在中醫藥世家,從小就接觸中醫藥長大,為此,對中醫藥有著深厚的感情,在他看來中醫藥一定是他一輩輩傳承下去的事業。對于如今醫療界的“派別”之爭,他也有著自己看法和見解。
王醫生表示:對于當今醫療界的中西醫之爭也能理解,我們都知道中醫藥臨床效果不錯,不然也不能傳承至今,但卻拿不出能夠說話,能證明它療效不錯的數據和證據。為此,就中醫藥本身而言,我們要真的熱愛它,就必須經得起質疑,然后在這一次次質疑中總結經驗,不斷完善它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,而非一味固守,不做更新和優化。
但是,需要強調一點:中醫藥不是“派別”斗爭的武器,它是為了治病救人而存在的,唯一的敵人應該是疾病,而非其它。
不管中醫還是西醫,能治病救人就是好醫
在中醫治療中,我們都知道主要是靠“辨證論治”,要想辯證清楚,所需的時間很長,但如果輔助西醫的檢查手段,就會快很多,少走很多彎路;就西醫而言,出發點大多都是從抗菌消炎等角度出發,再輔助各種治療手段,但往往抗生素和激素藥用多了,會給病人身體帶來不可逆的損傷。
?
十幾年前,王醫生遇到了一個甲狀腺腫大的病人。該病人當時因身體身體出現異常,去了多家知名的三甲醫院檢查治療,都告訴他,這是嚴重的甲狀腺腫大,鑒于病人本身已經出現了咳嗽、氣促、吸氣性喘鳴、氣管偏移等癥狀,以防萬一,需要住院觀察,但住了一段時間的院,治療還是沒有什么效果。
后通過朋友引薦,該患者在某高校找到了這個專業很出名的博士生導師來進行治療,相關癥狀是有所緩解,可后遺癥隨之而來,治療服藥后身體開始出現肉眼可見的消瘦,性功能等均受到了影響,苦不堪言。
?
在患者自身都快要放棄之際,經家人多方打聽,患者來到了王醫生所在的醫院,找到王醫生進行治療。當時王醫生看了患者所有的檢查報告及治療方案后,再經過辯證論治的原則進行患者評估后,給他開了幾副中藥,讓他帶回家服用,無需住院。在服用完王醫生這些藥后,患者的體重開始慢慢恢復,去醫院檢查,相關的指標也開始有所好轉,就這樣一直服用了半個月的藥后,患者徹底康復。
?
“當時,我本著辯證論治的原則,對他的身體情況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,后又看了他在醫院的檢查報告,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,我就很有底氣的把藥開給他了,這不是什么疑難雜癥?!蓖踽t生很平靜的說道?!叭绻麤]有他在臨床做的一些檢查,我不會一次性就把藥給足,畢竟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,現在西醫的這些檢查給我們也帶來了很大的便捷,讓我們的診斷不再那么困難了,畢竟病人的各項指標不是把脈能夠把出來的?!?/p>
?
王醫生表示,他現在經常在診斷的過程中,根據自己的診斷結合西醫的檢查給患者進行治療,這樣的治療往往事半功倍,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,只要能夠治病救人就是好醫。
?
中醫不曾沒落,它正等待機會騰躍而起
王醫生在訪談中表示:對于中醫沒落這個觀點,他不是很贊同。相比起西醫來說,它的發展是緩慢了很多,但并不是止步于此,沒有任何進步,它只是需要一個能夠證明自己的機會。
?
今年新冠疫情就是很好的例子,中醫藥在各種治療方案中脫穎而出,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看到了它的療效和數據,世界也都看到了。
?
今年10月份,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就曾在接受中國幾家媒體采訪時表示:是中醫藥治好了她的新冠,讓她重回了健康。今后她會大力宣傳中醫藥,也呼吁國際社會對中醫藥進行研究。
中醫藥從最初的質疑與不認可,一直走到了今天,成功的成為新冠疫情中最耀眼的存在,它不曾沒落,也無需崛起,它缺的只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。
?
王醫生表示,終歸有一天,中醫藥一定能夠成為耀眼的存在,它是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屢經考驗,歷久彌新,值得珍惜,它依然好使、管用,并且經濟易行?,F在不僅是國家支持中醫藥,就連國際社會都已經開始公開認可,期待中醫藥能夠 站在國際的舞臺,煥發出屬于自己的光芒。
信息來源https://article.iiyi.com/detail/414982.html